第(3/3)页 **************** 栖凤山,这里是宁煜第三处寻访的地方。 宁煜从地图上一共发现五处适合藏匿大队人马的地方,他出了城门,沿着顺时针方向一路找来,前面两处地点并无所获。 前面的栖凤山紧靠着荒原,人迹罕至,地域宽广,倒是个极其适合藏匿人马的绝佳地点。其实栖凤山原先并不叫栖凤山,而是因为山上多有野鸡出没,而被当地的百姓叫做野雉山。至于为何改名,这就要从南齐皇帝李玉说起了。 南齐皇帝李玉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所以常常出宫巡游。他的治国能力不怎么样,文学功底倒是超凡脱俗。李玉能书善画,精擅诗词,通晓音律,可谓多才多艺,他的文辞华丽堂皇,张弛有度,想象力丰富,深受天下文坛的推崇和追捧,被南齐国内的文人敬称为“文宗”。 李玉虽然喜欢山水,可是夜吟城附近并无高山大川,李玉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曾经几度耗费国力巡幸天下,传下许多名传天下的不朽诗篇。 可是李玉的身份乃是一国之君,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在其位当谋其政,如此行为岂是一个九五之尊的做派?当下,包括洪辉在内的众多重臣纷纷上书劝谏。南齐国柱劝诫,李玉只能遵从,从此不得不安稳下来。可李玉是个生性浪漫潇洒的人,整日待在皇宫大内,足不出户,情怀郁闷,连吟诗作画都没有兴致,这怎么受得了? 无奈之下,李玉便常常在夜吟城附近的山川上流连饮宴。不过这些小山小河大多名字粗俗,怎对的上堂堂“文宗”的胃口?于是乎,李玉便御笔一挥,将附近的山川河流全部更名换姓。 皇帝金口玉言,钦赐山河名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就连史官都要记录在册。李玉不愧为南齐“文宗”,才思泉涌,一日之间,便将夜吟城外五山十二河尽数起了新名,从此之后诸如启秀河、神女山之类的地名便流传开来,那些老旧粗俗的地名便只有老人才能记得住了。野雉山也得蒙皇恩浩荡,摇身一变成了栖凤山。不过这栖凤山虽然起了个好名字,可也不过是一座光秃秃的矮山,除了野鸡多一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宁煜虽然没有骑马,可是他的脚程极快,转眼便来到山下。 他抬头望了望山顶,神魂张开到最大范围,一纵身,攀援而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