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一日高升-《中唐风华》


    第(1/3)页

    太子李亨今天正在花园里乘凉,夏日炎炎,在四面透风的凉亭里坐一坐会感觉格外清爽,再喝上一碗冰镇糖水,那绝对是无比的惬意。

    如果要过的更加舒服当然也可以,毕竟太子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但李亨却不一样,他年轻时候经历过太多的坎坷,也见识到了宫廷争斗的残酷。

    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回来的李隆基不知道从上天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开始兴建十王宅,把自己的儿子们跟猪马一样圈养起来,并竭力避免他们跟地方大员或者朝廷官吏有过多的交集,李亨就在十王府中被养了十三年。

    写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十王宅的修建虽然避免了皇子间的明争暗斗,也让李隆基少了来自儿子们的虎视眈眈,但同样也限制了皇子们的能力培养,致使皇族直系子弟的能力越来越差,而且叛军一旦攻陷长安,皇族直系很容易被人连锅端,这也是造成朱温篡唐后各地找不到一位皇族直系来挑起大唐旗帜的主要原因。

    李亨最初也不是皇位继承人的首要人选,一开始李隆基是册封李瑛为太子的,但在开元二十六年,李瑛被废并被杀,然后才轮到李亨。

    李亨成为太子后日子也过得并不舒心,先是被李林甫攻击,说他妄结边军将领意图不轨,又被自己的两位夫人坑了两次。李林甫死后本以为能轻松一下,却没有想到杨国忠依旧不好相与。

    这些年惊心动魄的经历已经让李亨养成了谦虚低调的行事风格,即便在家里他也绝不奢靡浮躁。

    就在李亨享受安静的时候,却见自己手下的大太监李辅国引着儿子李俶走了过来。

    “俶儿,今天又去哪里了?”李亨和颜悦色地问道。

    “父王!”李俶先对自己老爹行了一礼,然后应道:“我先去西市转了转,听了听曲子,不过这都不是重点,你猜我今天遇到谁了?”

    “谁呀?”李亨笑问道。

    “就是他!”说完李俶身子往旁边一闪,露出了身后一名身着翊队兵士服的男子。

    李亨早就注意到了李守,因为他个子比李俶高半头,很难被遮住,但李亨坐在胡椅上,所以还是看不清李守的脸,等到李俶挪开身子,李亨才看清楚。

    “咦?”李亨先是迟疑了一下,随即叫道:“李守!无伤!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还穿着翊队的军服?”

    李守赶紧施礼:“见过太子殿下!”

    “父王,你是不知道,无伤他居然在咱们家门口值守,要不是我绊了一跤被他扶了一下,都没注意到。一认出是他后我就把他拉过来了!”

    “你说你这孩子,要武职的话直接来找伯父就行,为什么要去翊队?对了,你的手居然不抖了,是好了么?”李亨一思考便明白了事情的大概,接着关心起李守的病情来。

    李守抬起头,顺便看了太子一眼,这位历史上的唐肃宗长相帅气,一张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胡须也打理得很是整齐,坐在那里端端正正,一点也没有太子的架子,让人感觉很是亲切。

    “启禀太子,侄儿去幽州的时候路上拜了一位师傅,他教了我武功,练着练着病就好了!回到长安后我娘觉得我不能老这么闲着,而且侄儿文的又不行,所以就来卫率府寻了个差使。”李守又拿出那套说辞,顺便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在这里看大门。

    “哈哈!好!以前因为你这病的原因,除了爵位外也得不到什么官职,现在好了,你那大哥文章倒是写得好,只可惜不为上官所喜,只好辞职回家。但你既然来了卫率府,我这做伯父的肯定不能亏着你,喜欢武职的话就直接做伯父的侍卫好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这里的左仪卫率,正五品,平时愿意来陪伯父说说话就来,有事便可以不来,怎么样?”李亨笑着问道。

    太子卫率府是直属于太子的卫队,不过卫率长官属于正四品上的武职,只能由朝廷委任,但卫率府五品及以下官职太子却可以自由任命,特别是左右仪卫这种武职。

    “多谢太子!”李守心中大喜,太子殿下实在太好了,既封了自己官做还不用当值,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情?不过他心里又有些过意不去:“不过这样不太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你本来就是虞城县男,有爵位在身,因为某些原因而暂时失意,朝廷已经准备给你家平反,只是缺一个契机罢了,所以这个官职也只是暂时的,就怕等你恢复了爵位后反而看不上伯父这里的小官!”李亨开起了玩笑。

    “太子您说笑了,殿下对无伤的大恩侄儿铭记在心,将来肯定会涌泉相报!”李守赶紧表忠心。

    “好了,也别干站着了,过来坐,陪伯父说说话,辅国啊,去取些冰水来,给无伤也喝点!”李亨又吩咐道。

    李俶也笑着陪坐在了旁边。

    三人便聊了起来,大部分时间都是李亨在问,李守回答,期间李亨还问他武艺都学了些什么,此时刚好从亭外飞进来几只小虫,李守伸出两根指头在空中连闪几次,飞虫便被他夹在了指头中间,让李亨父子大开眼界。

    最后李亨又送了他不少东西,卫率府则给李守拿来了正五品左仪卫的武官服、腰牌和武器。

    中午李俶在自己的院子里摆下酒宴,跟李守好好喝了一顿,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出东宫。
    第(1/3)页